2月29日,記者在徐聞縣前山鎮馮村采訪時看到,文化廣場前表現農耕文化、勵志故事等各式各樣銅像20多尊栩栩如生,村中的胭脂樹、秋楓樹、榕樹及山稔、太陽花等生機勃勃,文化廣場與田園風光相映成趣。
近年來,徐聞縣前山鎮馮村發揮革命老區村莊紅色資源優勢,積極加快 “百千萬工程”建設,積極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,打造宜居宜游美麗鄉村。
徐聞縣前山鎮馮村因地制建設宜居宜游美麗鄉村。
抓基礎全面布局鄉村振興
近年來,馮村狠抓基礎設施建設,全村實現通電話、通電網、通自來水、通網絡,村中鋪起13條約7公里長的硬底化村道;村東南的沙土嶺建有一條800米長的綠色屏障;村前至邊嶺是500畝的良田,該片坑洋的排灌溝渠全面建成水泥硬底化,坑洋中的硬底化道路縱橫交錯,交通方便。村西南邊有一占地面積50多畝的水塘,經過多年改造擴建,水塘擴大面積達到150多畝,形成了當地鄉村的一個“小1型”水庫。主干村巷全部安裝路燈實現亮化,村內設有固定收集垃圾點與專職保潔員,村莊綠化率45%以上。
該村北面有一條1公里的道路與徐前公路相接,交通便利。村東南邊有一條一千多米長東西走向的沙土嶺,俗稱“邊嶺”,樹木植被完好,成為一條綠色屏障。村前至邊嶺有良田1000多畝。村西南邊有100多畝的小型水庫,堤壩實現了硬底化,周邊安裝了欄桿。村內設有文化廣場、老人活動中心。村內擁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(陳氏大宗祠:中共前山鄉支部舊址)以及兩處鎮級文物保護單位(古廟、古井)。
抓文旅著力推動融合發展
馮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抗日戰爭革命根據地村莊,被徐聞縣人民政府評為革命老區村。革命活動舊址——陳氏祠堂等在挖掘、保護、開發、建設等方面做得較好。
在鄉村振興政策的鼓舞下,馮村外出鄉賢回村發動群眾積極集資、投工投力搞建設,建起了一座從東至西長580米,寬8米的村內文化廣場。整個文化廣場建有涼亭、屏風和歐式葡萄架;廣場內還立有表現農耕文化、勵志故事等各式各樣銅像20多尊,成為紅色基因青少年教育基地。廣場東側還裝置多臺多種健身器材,村中男女老少常到此健身娛樂。文化廣場與田園相接之間,橫臥著一條用大理石筑成的長欄,長欄每個柱頂上面都安裝上裝飾燈。
馮村結合自身資源優勢,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對村容村貌進行大整治。在村鄉賢的大力支持下,馮村投入資金80多萬元建設的馮村塘,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建設馮村文化廣場。另外,該村投入資金購買胭脂樹、秋楓樹、榕樹等一批名貴樹木,種植在文化廣場內。目前該村文化廣場綠樹成蔭,花草樹木生機勃勃,成為該村村民休閑、娛樂的好去處。
馮村還把鄉村建設融進全鎮 “百千萬工程”建設,通過“以帶為主、以點為襯”,帶動全鎮美麗鄉村建設,馮村與深水、甲村、北松、積水湖、祿齊5條自然村一起,打造長約6公里的美麗宜居示范村和具有嶺南特色鄉村風貌示范帶。
促發展做大蓮藕尖產業
位于馮村的徐聞縣農豐專業合作社,是一家以種植蓮藕尖為主的種養基地,其以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+市場”模式進行經營,種植蓮藕尖面積達100多畝,為當地農民創造了就業平臺。同時,該基地把特色農產品種養和觀光旅游拓展相結合,開設家庭農莊和民宿。
據介紹,未來,馮村除了擴大種植規模之外,還會多元化搞生產種植,以特色農產品種養帶動當地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。
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